风味特产

【茶禅文化】源远流长

编辑: 日期:2018-04-15


 
石门自古就产茶。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,给这里的苍山翠岭扫描出潮润氤氲的云雾烟岚。“云雾山中出好茶。”这句古老谚语,便为石门成就为名茶之乡作了铺垫。从壶瓶山到夹山,几乎山山都有上好的茶。位于夹山西北麓的八坪,就是古代贡品牛牴茶的产地。早在宋代,牛牴茶便跻身于唐宋八大贡茶之列。北宋蔡襄于皇祜年间著述的《茶录》一书中,便有“石门产牛牴茶,为贡品”的记载。当代茶学界泰斗陈宗懋先生主编的《中国茶经》中则较为详细地写道:“牛牴茶早在宋代已被列为贡品。元明以来,每年茶季前,朝廷都要派员到牛牴茶产地监督采制,制后全部运至京城。”
有好茶自然不乏品茗人,石门的茶文化遂与饮茶的历史同步而生。虽说其年代已无从考稽,但在中华茶文化史上,偏居一隅的石门却写下了骄人的篇章。拂开岁月的积尘,我们不难发现,被誉为茶饮文化最高境界的“茶禅一味”,便源于石门夹山。
夹山为石门县城南郊之十九峰的最后一峰,东接古称“神仙窟宅”的澧阳平原,西衔横亘湘鄂川边境的武陵山,水碧山青,人文荟萃。早在唐咸通十一年(公元870),高僧善会云游而来,恰逢群猿母子相拥、嘻戏于青山樟林里,目击众鸟衔花竞飞、纷投放于碧波清泉中,其情其景,正与其师临别前所赠的偈语“猿抱子归青樟岭,鸟衔花落碧岩泉”相吻合,遂滞留下来,开山建庙,大启丛林。
善会俗姓廖,广东岘亭人,公元805年生,师承药山惟俨、船子德诚等名师,来夹山时已是65岁高龄。这位心性明敏的高僧在禅宗史话上留有不少佳话,最著名的即是“茶禅一味”说。《祖堂集》中载:“夹山和尚自号‘佛目’。师父问他:‘日在什么处?’对曰:‘日在夹山顶上。’师令大众地次,佛日倾茶以师。师伸手接茶次,佛日问:‘酽茶两三碗,意在头边。速道,速道。’师曰:‘瓶有孟中意,篮中几个孟?’对曰:‘瓶有倾茶意,篮中无一孟。’……又问:‘如何是夹山境地?’师答曰:‘猿抱子归青樟岭,鸟衔花落碧岩泉。’”这段对话即是师徒在探讨茶中有茶外之意,而且似乎是善会反徒为师,在诱导师父。和尚三句不离本行,其茶外之意自然是指禅也。其“猿抱子归青樟岭,鸟衔花落碧岩泉”之联,貌似状绘夹山自然风景,实则指品茶悟禅之意境。
无独有偶,《日本禅师录》亦有相似的记载:“夹山和尚(善会)喝完一碗茶后,又自斟一碗递给侍僧,侍僧正欲接碗,和尚陡问:‘这一碗是什么?’侍僧一时语塞。”禅之旨乃诉求本体论意义上的“悟”,而善会又常常自诩“老僧二十年说无义语”,即以禅语的乖谬性来反常合道。明知茶一碗却故问,意则茶中有禅且茶禅一味也。据日本当代禅学家秋月龙珉考证,此乃“茶禅一味”的发轫之作。
斯时夹山虽未出产“牛牴茶”,但作为牛牴茶的前身,其茶叶质地自然优异无疑。常言道,好茶须好水。而夹山南麓的碧岩泉则又是一泓千年不竭的好泉。其泉眼不大,不似趵突雪浪喷涌,不似虎跑流泉叮咚。泉水打池底一堆细沙间汩汩而出,循着缕缕飘忽的水藻斜逸,宛若成串的珍珠。无论东风吻绿柳条吻醉桃枝的春夜,还是冷霜冻红枫叶冻白板桥的秋晨,无论苦旱龟裂河床的酷暑,还是冰雪封杀溪咽的严冬,她都不徐不疾地吐珠喷玉,从不间歇。不难猜想,善会是以碧岩泉浸泡茶而从中品出茶禅一味的。
 
 
善会身后220年,即宋徽宗政和年间,一代名僧圆悟克勤应名相张商英之邀,自成都出川前来夹山,主持灵泉禅院。时任夹山寺住持的圆悟,不仅继承了善会祖师的衣钵,更是对其“茶禅一味”的理念情有独钟,常常将这四字写成条幅,赐赠僧徒。他在夹山七度寒暑,著成被后世衲僧珍为“宗门第一书”的《碧岩录》。其实《碧岩录》并非圆悟笔耕之作,而是其弟子将他日常对《雪窦百则颂古》的评唱辑录而成的,有点像孔夫子的《论语》。斯时夹山牛牴茶已问世了。其叶片浸泡后,牛角般地张开,晃动于杯水微澜中,好似群牛相牴牾,故称“牛牴茶”。莫道其名不雅,却系那年头皇家贡品茶之一。大约圆悟当年占了近水楼台之便,岁岁早于皇帝老儿先饮贡品为快。可以想象,圆悟一边徐饮着碧岩泉沏泡的牛牴茶,一边向弟子欣然悠哉地评唱佛旨禅意。好茶激活着思绪,好水滋润着喉嗓,空灵的吉光片羽翩翩飞来,睿智的禅理玄机娓娓道出。圆悟在夹山的方丈室即名碧岩,虽说《碧岩录》其书付梓时,他已离开夹山,可他依然将自己的代表作以“碧岩”名之,并将“茶禅一味”的余韵遣上笔端,自是寄托其对夹山岁月的珍惜与感怀。
圆悟一生,芒鞋竹杖,度岭穿云,遍历楚水吴山,云游大江南北,普设讲筵,广宣法音,春风化雨,桃李盈门。其著述《碧岩录》的出现,标志着禅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,即由讲“公案”、逗“机锋”的《灯录》阶段,发展到注释“公案”、“机锋”的阶段。此前,西来佛法与本土文化相生出来的禅,被一些宗师与喜佛好禅的仕人们神秘化为可参而不可言的玄学,并立有“以心传心,不立文字”的禁忌。《菜根谭》中有这样一则并非故事的故事:某僧欲辞别其师,去他处学禅,师曰:其他禅林有五味禅,我这里只有一味禅。徒问何为一味禅,师即用棍棒猛击其头。徒顿悟,大叫“懂了懂了”,师笑曰“你说你说”,徒启唇欲言,不料又是乱棍直下。禅即如此说不得的玄乎,而圆悟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不仅口若悬河的评说,还让徒儿们连篇累牍地记录下来,真可谓是伽蓝的改革家。然而中国历代改革者鲜有好结局,出家人亦莫能外。圆悟圆寂后,其坐化出的舍利子犹未寒,那些泥古不化的卫道僧们便仿效秦始皇,将这本充满禅机、睿智与哲理思辩的“宗门第一书”付之一炬。圆悟的僧徒们自然不忍让先师的著述灰飞烟灭,遂将《碧岩录》连同“茶禅一味”的墨宝流布海外,大有孔圣人“道不行、乘槎浮于海”的况味。
 
 
所幸的是,《碧岩录》传至东瀛,不仅使禅风四靡,还催生了日本茶道。据考证,日本茶道开山鼻祖珠光,则是圆悟的第13代法嗣,其茶道理念必然受到《碧岩录》学术思想的启迪与影响。秦始皇播种的焚书之火,烧得《碧岩录》远遁扶桑而新生,真是不幸中的万幸,是凤凰火中涅槃再生。看来,大和民族真是善兼容擅“拿来”的民族,那和服广袖下一支支纤手沏出的清茶,似乎有一缕茗香是从夹山那似夹非夹的峰峦间逸出的。   
纵观夹山茶禅历史,分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“茶禅一味”的理念,善会因感悟而口授,圆悟因同感而笔传,无论口授还是笔传,皆可为天下先。宋元之际,“茶禅一味”的理念,连同夹山文化代表作《碧岩录》联袂东渡,开启日本茶道之先河。从文化层面上讲,夹山可谓是中日茶道之源。为此,中国茶禅学会理事长吴立民欣然命笔,写下“茶禅一味夹山寺,茶道源头《碧岩录》”。
至今,圆悟手书的“茶禅一味”,还被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珍藏着;“猿抱子归青樟岭,鸟衔花落碧岩泉”的对联,还高悬在岛国众多典雅的茶室。上个世纪七、八十年代末,日本佛教圣迹访华团曾先后几次来到夹山朝圣,三拜九叩,虔诚之至。1992年季春,日本茶道主流派“里千家”茶道学会会长多田侑史率团三十余人,万里迢迢赴夹山寻根礼祖,欣然用汉字写下“鸟唧花落碧崖前,猿抱子隐翠嶂后”之联,并解释说:“在日本茶文化界几乎无人不知它的出处与内涵,这就是中国湖南石门夹山寺的开寺祖留下的千古绝句。我们日本茶人在茶道活动场所都有这样一幅挂轴,主人客人在这种意境地下安静下来进行深刻的情感受交流。”随后,他又拜谒了碧岩泉,并俯身饮了口甘洌的泉水,慨然长叹:今生可以瞑目也!管中窥豹,可见日本茶道传人对夹山圣山圣水崇敬的一斑。
 
 
千百年来,夹山茶禅文化如同碧岩泉一般涓流不断,以其独特的智慧与品格滋润着一代代茶人的心田。明末清初,农民起义英雄李自成归隐夹山,在“茶禅一味”的熏陶下,一改大碗喝酒的草莽,发出“煮茶当酒唤同流”的咏叹。从这一残存的诗中,分明可见夹山茶水移性夺情之功力。

历史雄辩地证明:石门这方山水不仅孕育了好茶,也孕影响海内外长达千年之久的茶禅文化。一个茶字,由草、人、木三字构成,包蕴着“天人合一”的神韵,凸现着人与自然的亲情。悠悠茶文化,融释、儒、道三教于一体;盈盈清茶水,聚色、香、味、形四美于一身。而“茶禅一味”的理念,则使中国茶文化升华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审美意境。


Copyright © 2014-2020 SM-JJ.CN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 石门经济网 版权所有

联系地址:湖南省石门县城,楚江街道澧滨路  邮政编码:415300

有需必应:15074208906(24小时恭候)  客服QQ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投件邮箱:2971306639@qq.com 点击这里投件!

ICP备案号:湘ICP备15002191号    社会信用代码:92430726MA4LPR6M1J    湘公网安备4307260200023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