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名村

黄泥岗上的“头脑风暴”

编辑: 日期:2014-06-04

6月4日下午,石门县楚江镇黄泥岗社区,来自县政协文化体育新闻工作组的12名政协委员,县文联、县摄影家协会、县美术家协会等机构的一批文化人,在这里开展了一场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的建言献智活动。


满眼的绿色,蜿蜒的山岗,葱郁的山林,悠扬的鸟语,醉人的花香,漂亮的民居,幸福的村民……黄泥岗社区,北临澧水,南依十九峰,繁华的石门县城就在她的“眼皮子底下”。据社区支部书记刘丁民、主任饶远春介绍,社区面积3.3平方公里,总户数749户、2285人,耕地面积847亩,山林面积2238亩,2013年度村民人均纯收入为7218元。为更好地建设“美丽乡村”和争创市级文明单位,黄泥岗社区决定邀请城里的文化人们,为社区建设“支招”。


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县文明办主任、县政协文化体育新闻工作组长申象兵的主持下,大家踊跃建言献策。“黄泥岗社区紧邻县城,位置优越,环境优美,经济发达,目前村民的主要收入是在城里打工,如果发展好了第三产业,吸引城里来村里休闲娱乐,村里的人气会更旺,经济会更好,我认为当前最主要的是做好规划,便于今后有序发展。”县电视台主持人赵杰第一个发言。“社区要保持乡村风貌和农家气息,比如池塘边种柳树,营造杨柳依依的景色就有必要,总之要有亮点和看点。”县美协主席马先跃从美学角度建议。“社区要成为县城居民老少皆宜趋之若鹜的地方,建设好林荫和游步大道,种好生态环保的农作物供大家采购,有游乐活动留得住人,很必要。”县荆河戏剧团团长王祚兴结合本职工作建言。“社区要将资源优势变为发展强势,重点围绕打造一条文化走廊做文章,建好登山游步道,抓好体验式‘农家乐’;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活动造势,加大宣传力度,比如全县厨艺大赛等富有农家特色的活动就可以在社区,这样才能留得住人锁得住心。”县文明办干部廖化建议。“这里企业文化底蕴深厚,是原县电厂、县氮肥厂、县酒厂、县渔场等一大批县级企业的所在地,虽然厂子改制关闭了,但要有纪念标识;这里是2005年命名的省级卫生村,一直有较好的村风村貌,如果定位为建设十里健身休闲、民风文化走廊,一定大有前途。”县广播电视台干部刘欣生建议。“县电厂过去建在村里,这是是全县农村第一个有电灯的村,曾是县级企业最多的村,是澧水南岸离县城最近的村,有古老的大樟树,有很多值得自豪的东西。我认为,村里今后要围绕建好至少4公里距离的游步道,让城里人来了有走的;配置好花卉、奇石等景致,有看的;建好体育健身等设施,有玩的;建好‘农家乐’基地,有品的。做好了‘四有’,这里不红火是不可能的。”县广播电视台总编辑、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杨昌伟对家乡黄泥岗爱之深情之切。“我建议,这里可以建成山水、车道、田园三条走廊,形成人在画中走的景观,成为县城的花园与公园。”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冉永清的发言,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……刘朝阳、田辉举、鲁礼安、卿远舟、邱表琼、陈建民、李柯、朱德龙、田野、杜勇军等同志,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发言。


“希望黄泥岗社区认真吸纳消化大家的意见与建议,结合优势,创造特色,围绕休闲、文化、活动场所等方面做好规划,分步实施,将今天的建言献策化作造福村民的后续成果,让黄泥岗社区成为更加富饶的‘美丽乡村’。”县政协副主席欧朝虎作总结发言后,结束了这次“头脑风暴”活动。

Copyright © 2014-2020 SM-JJ.CN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 石门经济网 版权所有

联系地址:湖南省石门县城,楚江街道澧滨路  邮政编码:415300

有需必应:15074208906(24小时恭候)  客服QQ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投件邮箱:2971306639@qq.com 点击这里投件!

ICP备案号:湘ICP备15002191号    社会信用代码:92430726MA4LPR6M1J    湘公网安备43072602000232号